一季度合肥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3倍
2023-05-04 09:54:06 來源:合肥在線-合肥日報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的優秀表現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一抹亮色。一季度,全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01.9%,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219.1%。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達12.69萬輛、同比增長3倍。
數據無言,卻折射豐富的內涵、記錄奮進的足跡。
如今的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全鏈條完備,擁有江淮、蔚來、比亞迪、長安等一批整車企業,集聚產業鏈規上企業300多家,從業人員約10萬人(其中整車企業從業人員超5萬人),已構建起核心技術突破、產業配套合理、應用示范推廣、標準體系完善的發展格局。
(資料圖)
第三個10億歐元“花落”合肥
4月18日,大眾汽車集團宣布,將投資約10億歐元,建立聚焦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研發、創新與采購中心。新公司將落戶合肥,涵蓋整車研發、零部件研發及采購職能。
從2020年5月到2023年4月,僅僅3年時間里,大眾汽車連續投出3個10億歐元,都是落戶合肥,為什么?
“我們選擇扎根合肥,可以用中國的一句古話‘天時、地利、人和’來解釋。”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葛皖鏑說,我們希望能夠幫助合肥成為未來的新能源汽車之都,而合肥的優質資源也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專注于新能源汽車領域。
實際上,合肥與大眾的緣分早在7年前就已結下。2017年6月14日,合肥市政府、大眾汽車集團和江淮汽車三方投資協議簽署;6月29日,江淮大眾新能源汽車項目正式開工。短短一個月時間里,項目推進之快,讓外界驚嘆。
也正是這讓人驚嘆的“合肥速度”,一次又一次地讓合肥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持續發力,展現出強勁勢頭。目前,合肥共有新能源汽車產業規上企業300多家,擁有江淮、蔚來、大眾安徽、比亞迪、長安、安凱等6家整車企業。
同時,合肥加快打造更加完整的供應鏈,已集聚國軒高科、巨一動力、科大訊飛、四維圖新、科大國創等一批產業鏈龍頭企業,覆蓋乘用車、客車、貨車、環衛車等車型以及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
如今,“合肥擁有完整的汽車產業鏈”,已成為不少企業對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共識。
配套從“鏈”入“圈”
走進位于合肥經開區南部的大眾安徽核心零部件產業園的電池組裝廠房內,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測試電池包。
“作為定制化廠房,我們筑巢引鳳,依據大眾安徽供應商的需求進行設計、施工,建成后定向租賃給供應商使用。”合肥經開區國有獨資公司海恒集團副總經理蔚鵬介紹,產業園先后引進西德科、延鋒集團等配套企業入駐,助力大眾安徽形成集生產、組裝、測試、發運為一體的產業鏈,提高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截至目前,大眾安徽已有38家供應商在合肥投資,投資規模71億元。
而在合肥經開區北部,投資15億元打造的新橋智能電動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已入駐延鋒、海川、李爾等多家零部件配套企業,并發揮裙帶效應,吸引西上海、天汽模、夢馳達等企業落戶周邊,著力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生態圈,形成既完整又高度聚集的產業鏈。
產業缺什么,合肥就補什么。一直以來,合肥都在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努力構建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體系。
“我們始終堅持‘本地替代’和‘區域協同’兩端發力。實施產業鏈關鍵環節本地替代工程,加強區域合作,著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本地替代”補鏈方面,我市以龍頭企業為牽引,延伸帶動產業鏈相關中小企業發展,構建需求對接、業務關聯、市場融合、經營協同等模式,集聚零部件等配套企業近200家,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圈。在“區域協同”強鏈上,我市招引新能源汽車“百人會”研究院,組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新能源和網聯汽車產業聯盟、合肥都市圈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為產業發展、企業升級提供平臺、智庫支撐。
全力當好“首席服務官”
4月20日下午,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供需對接會舉行。會上,企業家們頻頻互動、尋求合作,現場氣氛熱烈。
會上還傳出重磅消息:除特殊專用車輛外,合肥市黨政機關和市屬企事業單位公務用車全部采購新能源汽車,新增及更新公交車全部采購新能源汽車。
對于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合肥可謂不遺余力。不僅如此,合肥還提出,全力當好“首席服務官”、做好“最大供應商”,攜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之都,為汽車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合肥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
近年來,合肥堅持純電驅動技術路線,建立扶持政策體系,強化科技攻關、推廣應用、雙招雙引,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價值和競爭力。
在政策支持上,我市先后出臺了《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關于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若干意見》《合肥市新能源汽車綠色出行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形成“產業政策-兌現細則-實施意見”組合拳,有效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資金支持上,市財政每年安排3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不僅如此,2022年,市建投集團、市產投集團、市興泰集團通過產業引導基金、創業引導基金、天使基金,以及債權、保理、擔保等多種方式,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此外,配套使用環境也在不斷提升。截至2022年12月,全市建成各類充電設施7.92萬個,車樁比約1.34∶1,優于全國平均水平(2.95∶1),建設規模及車樁比均位于全國前列,初步形成了市區2公里充電服務圈,日均可服務約19萬輛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
今年新能源汽車年產值力爭超2000億元
“作為全市工業經濟預期最大的增長點,今年力爭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達80萬輛、產值翻一番,超2000億元。”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末,全市新能源汽車產能有望超過300萬輛,力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7000億元。”
目標已定,如何實現?
項目是產業發展的支撐。今年,我市將全力服務重點企業、重大項目,推動蔚來新橋基地、比亞迪等項目產能爬升,大眾安徽、國軒高科電池項目加速建設。
同時,根據去年底出臺的《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圍繞“三基地六園區”產業發展格局(“三基地”即下塘、新橋、新港三大百萬輛整車生產基地,“六園區”即合肥高新區、新站高新區、包河區、廬江縣、肥東縣和巢湖市六大零部件園區),聚焦底盤、電池、汽車電子等細分環節,開展針對性強的招商。
“在招引過程中,我們注重引進與整車企業強相關的企業,比如精密鑄造、車身輕量化結構件等項目,同時立足汽車的智能化方向,引進智能座艙、汽車芯片、汽車操作系統等軟硬件結合的高技術類企業。”該負責人說,“另外,我們還將鼓勵本地零部件企業主動嵌入整車企業供應鏈,提升本地配套率,爭取新進入整車供應鏈企業(產品)30個以上。”
我市還將盯住關鍵核心加大科技創新。圍繞國家新能源汽車“三縱三橫”新布局、雙智建設新模式、換電應用新業態,聚焦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持續發力,在重大研發專項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發項目中組織實施一批重點項目。
乘風破浪,直掛云帆!
回望合肥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精準把握、果斷出手,以及強鏈延鏈補鏈等一整套組合拳,都帶有鮮明的合肥印記。可以說,合肥“汽”勢,其勢已成!
而未來,合肥新能源汽車必將乘勢而上,書寫更加精彩的發展篇章。
記者 趙俊松 蘇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