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太原南|匾額|獨家焦點
2023-05-02 06:56:55 來源:行走山西
古 牌 匾
農村較古老的民居, 大多在門額上懸掛或嵌裝一塊長方形的匾額。它集建筑裝飾、書法、傳統美德為一體,與古民居相得益彰,交相映襯,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民間傳統文化。這種牌匾文化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一代接一代,對人的熏陶、感化、教育的作用很大。咱們太原南部的北格鎮和劉家堡村就人杰地靈,留下不少古牌匾,通通不才,根據詞典做一番考據,大伙來看看有沒有點意思,現在的門上還掛匾嗎?
(資料圖片)
1
干城第 劉家堡村
通解:此為明代歷任戶部、兵部、吏部尚書王瓊府第門額橫匾,國之干城,當之無愧。
2
得天和 劉家堡村
通解:追求超然于物外的天然和諧。李白曾有詩云:“投汨笑古人,臨濠得天和”,此宅主人不俗。
3
致中和 劉家堡村
通解:出自《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指人的道德修養達到不偏不倚,不走極端,十分和諧的境界,也就是符合“中庸”的標準。
4
振家聲 劉家堡村
通解:克振家族的聲譽。而翁同龢有聯云:“綿世澤莫如積德,振家聲還是讀書”,勉勵子孫向學奮進之意。
5
步月梯云 劉家堡村
通解:《笠翁對韻》云“梯云對步月,樵唱對漁歌”,穿過月亮門在月光下散步,何等的詩情畫意啊。
6
忠章 劉家堡村
通解:留待有識之士指教。
7
和平 劉家堡村
通解:顧名思義應該字面意思吧。
8
履謙第 劉家堡村
通解:履謙意思是行謙讓之德。《后漢書·鄧騭傳》:“功成身退,讓國遜位,歷世外戚,無與為比,當享積善履謙之佑,而橫為宮人單辭所陷”。
9
綿世澤 劉家堡村
通解:《孟子·離婁下》:“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但人們又希望自家能綿綿不斷。可以看出和上面的“振家聲”是一對,同樣來自翁同龢那副聯云:“綿世澤莫如積德,振家聲還是讀書”。
10
耕讀第 劉家堡村
通解:耕田可以養家糊口,讀書可以修身養性。所以,“耕讀傳家”既學做人,又學謀生。很多宅子都掛這樣的匾額。
11
光裕 劉家堡村
通解:《國語·周語中》:“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創制天下,自顯庸也”。后人常說光前裕后,形容功業偉大。
12
隨方就圓 劉家堡村
通解:古語云“君子如水,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故圣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講的是處事之道。
13
謹節 王吳村
通解:《孝經·庶人章》:“謹身節用,以養父母”,用來勉勵子孫修身飭行,節省其用。
14
愿聞過 王吳村
通解:“愿聞其詳”結合“聞過則喜”,可見主人胸懷寬廣。
15
桂林 王吳村
通解:古時鄉試例在農歷八月舉行,考中稱折桂,所以“桂林”也代指鄉試,主人勉勵子孫讀書的意思吧。
16
敦古 王吳村
通解:敦有遵循,注重的意思,敦古就說遵循古代、祖先的規矩等。
17
履謙第 王吳村
參考上面。
18
有竹居 王吳村
通解:蘇東坡 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那“有竹居”主人的品性也就清楚了。
19
致祥 王吳村
通解:語出《漢書·劉向傳》:“和氣致祥,乖氣致異”,意思是家庭怎么會吉祥呢?待人接物要謙和。
20
雙肯居 辛村
通解:《尚書·大誥》:“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為堂基,況肯構主屋乎?”,遂有成語“肯構肯堂”,用在這里,比喻兒子能繼承父親的事業。
21
雙肯居 南格村
同上。
22
謹亭 南格村
通解:傅山曾題“ 謹節亭”,懷疑這里是兼用了?留待有識之士辨之。
23
靜雅 南格村
通解:字面意思比較明了,幽靜雅致。
24
承啟第 南格村
通解:宋·張炎《詞源·制曲》:“思量頭如何起,尾如何結,方始選韻,而后述曲,最是過片不要斷了曲意,須要承上啟下。”用在這里也是繼承祖業發揚光大的意思。
25
翠竹軒 張花村
通解:翠竹四時長茂,不畏暑寒,再加上“不可居無竹”的典故,這戶人家也是很有雅興的。
26
長發祥 張花村
通解:發祥,指興起;發生。泛指開始建立基業或興起。語出《后漢書·班固傳》:“發祥流慶,對越天地者,舄奕乎千載。”長發祥就是家業永遠興旺的意思。
27
視履祥 張花村
通解:《周易》履卦第六爻,爻辭: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意思是:回頭看看走過的路,詳細察看一下吉兇禍福,反身自省,這樣是吉祥的。
以上匾額圖片均來自于《瀟鄉風韻》一書中高華先生《古民居與古牌匾》一文,特此說明并致謝。
來源:小店通
原標題:發現太原南丨村里頭的這些字,你能認出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