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小學生北京唱響原創童謠
2023-08-01 08:11:54 來源:楚天都市報
(資料圖片)
學生們演出中 學校供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王媛 通訊員 李煒煒 代嬋 實習生 王一帆
“東湖磨山走一走,再克龜山黃鶴樓,武漢美景真不少,還有美食吃到飽……”近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奧林小學的24名學生在北京進行了一場禮樂弦歌專場演出,他們一邊彈撥著禮樂弦歌琴,一邊用俏皮的武漢話演唱童謠《買糕糕》,將武漢的地標建筑和特色美食創意地融入歌曲中。
這場演出是第四屆“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國總展示活動禮樂弦歌專場,由第19屆亞運會組委會辦公室和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聯合主辦,在清華大學蒙民偉音樂廳舉辦。
學生們演出的《買糕糕》是奧林小學的一首原創武漢童謠,由該校六名音樂老師共同創編,武漢知名音樂人陳戈老師進行譜曲。演出時,奧林小學的學生周俊彤帶領著樂團成員穿梭在“黃鶴樓”“武漢關”“武漢櫻園”等地標建筑群中,用漢腔漢調自信地演繹著,展現了武漢街頭巷尾的美景。
“藕湯小龍蝦熱干面,各式糕點帶你吃個遍……”隨著一聲嘹亮的叫賣聲響起,樂團成員帶領觀眾來到市井街道,“蔡林記”“四季美”“老通城”等美食鋪便映入眼簾,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將演出推向高潮。
孩子們時而拍擊琴面,時而撥弦吟唱,師生之間一唱一和,濃濃漢味兒撲面而來。24名樂團演員用禮樂弦歌琴,演奏出了打擊樂、節奏、分解和弦、主奏色彩等多種形式,通過同一種樂器的交織演繹,形成了多種音色和色彩的變化。
“禮樂弦歌琴綻放出新的生命力與音樂的張力,為大家呈現一場視覺盛宴。”節目負責人代嬋介紹,整首曲目用淳樸的念白和彈唱將觀眾帶回老武漢的舊時光,編曲采用六個聲部的編寫方式,僅用禮樂弦歌琴一種樂器來完成,充分挖掘了禮樂弦歌琴的表現力。
學生周俊彤說,參加此次表演后對武漢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對音樂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周俊彤說,他將繼續學習禮樂弦歌,爭取未來有更多機會演出。
奧林小學校長林娜介紹,該校是全國禮樂弦歌課程教學示范學校、全國學生社團活動示范學校,已設立禮樂弦歌教師社團、學生社團、試點班,嘗試武漢童謠融合與創新的特色發展之路,學校音樂教師編創的《我愛武漢的熱干面》《坐一桌》《喜頭魚紅菜苔》《粘米坨》等武漢童謠深受學生喜愛,孩子們課間時常哼唱,這已成為校園里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