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所有實體腫瘤為過度解讀,應考慮藥物安全性
2023-08-04 13:19:36 來源:頂端新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谷雨微)“在腫瘤治療中,藥物開發不能只考慮能不能殺死所有癌細胞,更應該首要考慮的是藥物的安全性。”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葉峰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表示。
8月1日,美國頂級癌癥治療和研究機構希望城市(City of Hope)發布公告稱,希望城市科學家開發出一種靶向化療藥物,能夠在臨床前研究中殺死所有實體腫瘤。相關研究論文已于同日在線發表于《細胞-化學生物學》(Cell Chemical Biology)。
該研究性藥物是一款小分子口服藥物,名為AOH1996,它可以選擇性地靶向增殖細胞核抗原(PCNA),PCNA是一種在擴張的腫瘤內DNA復制和修復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蛋白質,曾被認為是“不可成藥”的靶點,AOH1996特別靶向PCNA的一個癌變變體。
臨床前研究表明,該研究性藥物可有效治療源自各種癌癥的細胞,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腦癌、卵巢癌、宮頸癌、皮膚癌和肺癌。在臨床前研究中,研究人員在70多個癌癥細胞系和幾組正常的對照細胞中測試了AOH1996,結果表明,AOH1996引發了癌細胞的死亡,同時并沒有中斷健康干細胞的繁殖周期。
葉峰指出,這篇文章發表于《細胞-化學生物學》,并沒有人體數據,也和臨床無關。此外,這種在細胞模型和動物模型上的臨床前研究與治療人體癌癥也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做藥物研發的頭號任務是毒性研究,在體外臨床前研究中,幾乎所有的化療藥物都能夠殺死所有的實體瘤細胞,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對人體造成非常大的損害。很多藥物試驗因嚴重的毒副反應還未等進入臨床Ⅲ期就被終止,最終能夠產生藥物的微乎其微。”葉峰強調。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通過《細胞-化學生物學》官網核實發現,根據《細胞-化學生物學》官網期刊中的表述,并未稱“能殺死所有實體癌瘤”,原文表述較為嚴謹:“目前該研究已經驗證了AOH1996的獨特靶點作用機制,通過該機制抑制轉錄復制沖突的解決,可能為選擇性殺死癌細胞開辟新的治療途徑。”
隨著動物模型驗證藥物可行性后,AOH1996也已經進入Ⅰ期臨床試驗階段,該階段主要測試藥物的安全性和推薦使用劑量等情況。根據美國臨床試驗資料庫的數據顯示,這個階段的試驗預期在明年3月底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