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媽媽帶7歲女兒到派出所報案!“心里怦怦直跳,腿都軟了……”
2023-08-06 10:00:51 來源:光明網
手機密碼、
(相關資料圖)
電腦開機密碼、
游戲賬號密碼、
支付密碼
……
盡管賬號一大堆,
卻靠一套密碼“走天下”,
這種錯誤你還在犯嗎?
遭遇電信詐騙損失7萬余元
媽媽帶女兒深夜報案
孟女士
我當時心里砰砰直跳,腦子一片空白,腿都軟了……
近日,
在派出所內回憶起被騙經歷時,
孟女士(化名)仍然心有余悸。
但比起一個月前,
深夜來報案的慌亂,
此時的她已然平靜不少。
6月17日23時40分,
孟女士帶著7歲的女兒,
急匆匆走進派出所報案。
因為女兒遭遇詐騙,
她損失了7萬余元。
“媽媽,能不能把你的手機借我用用?要給學校發(fā)視頻作業(yè)了?!?月17日晚7時許,孟女士的女兒小麗(化名)向媽媽借用手機。因為平日里學校也時常布置視頻作業(yè),孟女士未曾多想,便將手機遞給女兒。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小麗拿到手機后并未錄制作業(yè),而是與網絡游戲當中認識的網友開啟了視頻通話。該網友告訴小麗,只需按照指引進行簡單操作,便可以領取免費的游戲“皮膚”,而若放棄此次的“良機”,不僅全新的游戲“皮膚”打了水漂,更有可能導致父母銀行卡被“凍結”。小麗對網友的說辭深信不疑,連忙按要求操作。
對方稱首先要在某短視頻平臺中發(fā)送現金紅包,才能進行后續(xù)操作,然而此時的小麗只知道媽媽手機的開鎖密碼,并不知曉手機支付密碼及銀行卡密碼。
得知這一情況,這名網友也“積極”地幫小麗解決困難,她讓小麗試著輸入手機開鎖密碼,期待能“解鎖”賬號。功夫不負“有心人”!沒成想這一試居然成功驗證了。
于是乎,擁有了“通關密碼”的小麗開始使用媽媽的銀行賬戶在網上“豪氣大方”地開啟了“紅包雨”,給對方轉去數十個紅包,共計花費6000余元。緊接著,小麗又按照對方指引,通過媽媽微信里的小額貸款平臺貸款了6萬元。當貸款到賬時,小麗又將錢連同媽媽銀行賬戶里的余額分五筆轉入對方提供的賬戶當中。
△部分轉賬記錄。
而此時,孟女士發(fā)現女兒此次的視頻作業(yè)時間過久,察覺不妥后要求小麗將手機還給自己時,她這才發(fā)現短短半小時內,自己已經損失了7萬余元。發(fā)現情況后,孟女士急忙報警求助。所幸在警方的不懈努力下,民警成功為孟女士追回了2萬元的損失。
“這事我也有錯,設置密碼的時候太隨意了?!泵窬私馇闆r時,孟女士又是心疼又自責。為了方便,孟女士的支付寶支付密碼以及銀行卡密碼和手機的解鎖密碼一模一樣,雖然從來沒有將支付寶和銀行卡的密碼告訴過孩子,但在女兒拿手機玩的時候,孟女士隨口就把解鎖密碼告訴了女兒。就這樣,當騙子要求轉賬時,小麗一下就試出了密碼。
孟女士
我希望通過這件事,能夠提醒其他的家長平時多關注孩子的情況,不要讓孩子長時間沉迷網絡游戲。正好是暑假,也可以找機會多陪孩子去戶外游玩,加強與孩子的溝通。
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
辨別能力較低,
遇到一些嚇唬的話語或字眼時,
他們容易感到害怕,
并在詐騙分子的“遠程操控”下,
一步步把父母的錢轉走。
面對電信詐騙,
不給孩子開通線上支付,
不向孩子透露支付密碼,
并不是萬無一失的。
警方提醒
暑假期間,孩子們放假在家,家長們要關注孩子的上網情況,不向孩子透露支付密碼。當孩子提出掃臉、指紋驗證、輸入密碼等操作時,要仔細詢問原因,不可盲目配合。同時,家長要告誡孩子不要理睬網絡上故意搭訕的陌生人,不輕信免費、福利等說辭,對于任何理由的轉賬、匯款要求,堅決不聽不信不轉賬。
另外,涉及資金安全和個人隱私的應設置單獨的高強度密碼,建議使用安全證書、動態(tài)密碼等防護措施,同時設置限額消費,確保萬無一失。
綜合:南海公安、廣州日報
來源:廣州反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