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林:吉達會議,西方又想給中國挖坑
2023-08-09 07:05:26 來源:環球時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沙特日前在吉達組織召開了由40多個國家參加的烏克蘭問題國際會議,備受各方關注。一則,這是來自西方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共同參加的,以討論解決烏克蘭危機為核心的國際會議;二則,中國的參會引發國際輿論熱議和復雜解讀。
從會議結果看,吉達會議沒有發表聯合公報,只是強調了通過國際社會協商、以和平解決烏克蘭問題的重要性。出現這種結果完全在意料之中。目前俄烏雙方在戰場上的爭奪仍十分激烈,雙方此前公布的和談立場和條件相差懸殊,在此背景下,指望通過舉辦幾次著眼相關議題的國際會議就能解決危機顯然很不現實。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官方表態及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參會高度關注,并將其歪曲渲染為“俄羅斯正遭受國際孤立的征兆”。這一解讀顯然有意誤導輿論,試圖挑撥中俄關系。中國作為熱愛和平的發展中大國,從一開始就支持通過外交方式推動局勢降溫,并提出了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12點建議。與此同時,中國對任何國家提出的真正致力于和平的解決方案都抱有開放性態度,對任何國家主辦的旨在強調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國際會議都懷有興趣。就此而言,中國積極參加吉達峰會,恰恰體現出中國外交立場的連貫性和在俄烏問題上的中立立場,而絕非西方媒體渲染的所謂“立場生變”。
美西方營造“中國轉向”的假象,是外交戰和輿論戰的延續及最新體現。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絞盡腦汁地拉攏發展中國家、孤立俄羅斯。事實上,無論是今年6月的哥本哈根會議,還是這次的吉達會議,西方國家熱衷組織和參加烏克蘭問題國際會議,其動機并非真心希望俄烏停火,而是想打著“爭取和平”的旗號拉攏發展中國家、變相孤立俄羅斯。
就拿此次吉達會議來說,美國曾接連派出多名高官訪問沙特,對其軟硬兼施,目的就是想借著沙特的發展中國家身份,拉攏更多非西方國家為其對俄政策站臺。中國沒有參加西方主導的哥本哈根烏克蘭國際問題會議,卻參加了由沙特組織的吉達會議,也正是要強調第三世界團結一致,避免吉達會議成為西方大國拉幫結派的外交場合。
吉達會議也從側面說明,第三世界/“全球南方”國家的重要性正日漸凸顯。從經濟角度看,世界經濟領域近年來出現了明顯的“南升北降”趨勢,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分量和重要性日趨凸顯;從政治角度看,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到來,處于“中間地帶”的第三世界/“全球南方”國家的戰略動向備受關注。可以說,在未來的全球競爭中,誰能贏得這些南方國家,誰就可能在未來獲得更大話語權。
“全球南方”的覺醒和影響力上升,對打破西方主導的世界政治經濟舊秩序總體是件好事情。這些國家歷史上曾飽受西方殖民主義侵略,冷戰后又遭受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霸權主義威脅,因此強烈渴望建立一個公平自主、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國家對和平穩定的訴求,日漸匯聚成滾滾洪流,推動著包括俄烏沖突在內的國際熱點問題早日解決。(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