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禍3年,新冠真消失了!這2種錢,大家越花越少,好事還是壞事?
2023-08-10 18:28:48 來源:財說得明白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出外旅游、聚餐,人們對新冠疫情的擔憂逐漸減少。
(相關資料圖)
大家越來越確認這一點:禍害了我們三年的新冠終于消失了。
回顧2020年,疫情的突然爆發給全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讓人們刻骨銘心;而在去年,多個重點城市相繼封城,全國范圍內實施各種防控措施……
終于,在我們經歷了一次全民大感染之后,到了今年中,我們似乎沒有遭遇第二波疫情,這讓人們對疫情的影響開始減弱,逐漸恢復了對原來生活節奏的習慣。
但是,疫情期間的一些習慣還是被保留了下來,現在依然對我們造成影響。
最明顯的是,有兩種錢,大家花得越來越少,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01
最近的CPI數據中,物價開始呈現增長下滑趨勢。
7月份,CPI數據首次變為負值,這意味著大部分消費品的價格不再上漲。特別是食品方面,總體價格下降了1.7%,豬肉價格更是同比下降超過20%。這一變化導致人們在日常生活消費上花費的金額逐漸減少。
疫情期間,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隨著封鎖和限制措施的實施,人們更多地選擇居家生活,減少了外出消費的頻率。這導致了部分服務業的停擺和需求下降,進而造成了物價的下降趨勢。
此外,疫情期間人們對經濟前景的擔憂和不確定性也促使他們謹慎對待消費。許多人選擇將資金儲備起來,以備不時之需。這種保守的消費態度進一步抑制了消費水平的增長。
在疫情后的新常態下,物價不再像前些年那樣大幅度上漲,大家終于減少了對手中的資金不斷貶值的焦慮。
感覺錢開始值錢了,幸福感似乎也開始增加了。
02
第2項花費大幅減少的項目是,購房和房貸支出出現了顯著的下降。
根據數據顯示,最近幾個月的房地產成交量連續下滑,表明人們對于購房的需求減弱。
與過去幾年每年增加30,000億以上的房貸余額不同,最近幾年我國個人房貸余額維持在略超380,000億的水平,這意味著人們花在購房和還房貸上的資金開始大幅減少。
這種現象的出現有多重原因。首先,疫情對經濟造成的不確定性使人們更加謹慎對待房產投資,擔心房價出現下跌或者租金收益下降。其次,疫情對許多人的收入和就業狀況造成了沖擊,導致他們難以承擔高額的房貸負擔。此外,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限制了購房的規模和借貸的杠桿。
現在疫情雖然過去了,但是大家對于買房的態度,卻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大幅減少的購房和房貸支出正是這種心態變化的最好體現。
03
那么,以上的兩種錢,花得越來越少,是好還是壞呢?
物價的瘋狂上漲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現在,老百姓手中的錢購買力變得更加強大,他們可以用更少的錢購買到質量更好、價格更合理的商品。
這意味著人們能夠更好地滿足自己的生活所需,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質。
而且,物價平穩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信心,他們可以更加放心地管理和使用自己的資金,投資于更為穩定的領域,提升自身的財務狀況。不用再有貶值的焦慮了。
房貸減少,則是一個更大的利好。
對于個人來說,減少購房和房貸支出可以釋放更多的資金用于其他投資或者提升生活品質。
對于宏觀經濟來說,投資在房地產的資金減少,更多的資金將流入實體經濟領域。這意味著企業和產業將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促進經濟的穩定和發展。
同時,更多的資金投入實際領域也將帶動消費需求的增長,推動產業鏈的升級和發展。
PS:寫一篇文章需要2-3小時,閱讀只需2-3分鐘。
既然看到了這里,請您花2-3秒,給本文“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