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白馬寺這樣玩,就不會有遺憾了
2023-08-23 23:21:50 來源:騰訊網
從市區坐公交車到白馬寺站,全程約70分鐘左右,下車后往前繼續走五六分鐘即可到達景區大門,沿途很多穿著漢服和印度服裝的小姐姐小哥哥,還有很多賣香的大爺大媽。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購買門票(35元)后穿過牌坊就到了山門,上書“白馬寺”三個字,為趙樸初先生題寫,下有三個門洞,象征“空門”、“無相門”、“無愿門”。
山門前有兩匹石馬,相傳為漢代馱經的白馬,實際是北宋太師太保魏咸信墓前的石像,民國時被移到白馬寺山門前。
山門右邊是齊云塔院,穿過牌樓首先到達的是狄仁杰墓,墓碑上刻著“狄梁公墓”,因唐睿宗追封狄公為梁國公,墓兩邊設有碑亭,存著歷代的題詞。
不過也有考古專家說這其實是武則天面首薛懷玉之墓,因為有史料記載他被藏于白馬寺,而并無史料記載狄仁杰被葬在白馬寺。
狄仁杰墓旁邊就是河南唯一的比丘尼道場,西晉末出身于書香門第的凈檢帶著24個女子出家受戒,轟動洛陽,凈檢也成為中國最早受戒出家的比丘尼。
比丘尼道場再往前走就是中國第一座舍利塔-齊云塔,高35米13層,始建于東漢,因供奉著釋迦牟尼佛指舍利而得名釋迦舍利塔,清代開始稱為齊云塔,現存的齊云塔是金代重修,距今有800多年歷史。
參觀完齊云塔返回白馬寺山門,開始參觀古建區,大多是明代重修的建筑。穿過山門門洞的正前方是天王殿,左邊是鼓樓,右邊是鐘樓,都是方形角樓,高7米,馬寺鐘聲曾是洛陽八景之一。
天王殿內正中安置著從故宮運來的雕龍貼金佛龕,內供明代“夾纻”大肚彌勒佛像、四大天王像和韋馱天將像。
穿過天王殿繼續往前就是大佛殿,是僧人早晚課誦的地方,殿內供奉著釋迦佛、文殊、普賢二菩薩,還懸掛著一口明朝的大鐘,重二千五百斤;左右兩邊是玉佛殿、臥玉佛殿、六祖殿和客堂。
大佛殿往前依次是大雄殿、接引殿和清涼臺,清涼臺顧名思義非常清涼,即便是炎熱的夏天坐在里面也是清風陣陣,這里比其他大殿高了6米,是磚砌的高臺,雄渾古樸,里面長著兩株參天大樹。
毗盧閣就建在清涼臺之上,這是白馬寺古建區的最后一座大殿,內供毗盧佛、文殊、普賢二菩薩。
從清涼臺出來往右走穿過一片竹林,有一家止語茶舍,免費供應茶水,可以在里面喝茶歇息,環境雅致桌椅古樸,充滿禪意。
離開止語茶舍繼續往前就是泰國佛殿,它是由泰國出資設計,以曼谷大皇宮和金山寺為藍本建成的佛殿,里面供奉有釋迦牟尼佛舍利。
關于這顆舍利還有很多傳奇故事,它是英國考古學家在古代迦毗羅衛國一個崩毀的磚佛塔遺址上發現的,存放在一個石盒的黃金花上,后來印度將其贈送給泰國國王拉瑪五世,在曼谷金山寺上供奉了100多年,2014年被迎請到洛陽的白馬寺。
泰國佛殿再往前就是緬甸佛殿,這是由緬甸出資(3500萬元)、設計的佛殿,以緬甸曼德拉皇宮和仰光大金塔為藍本,雕刻精美氣象宏偉,2014年竣工,緬甸總統還專門出席了落成儀式。
緬甸佛殿繼續往前就是印度佛殿,這是由印度出資(1000萬元)并設計,以桑奇大塔為藍本建造的佛殿,頗具印度古典風格。
印度佛殿出來,白馬寺半日游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