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看點:專訪中信博董事長蔡浩:人生價值的“支點”在于責任
2023-06-15 17:46:38 來源:華夏能源網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2000多年前,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在發現杠桿原理后,興奮地說道。
(資料圖)
阿基米德并沒有真的找到支點并撬起地球,但他的激情與自信卻激勵了無數人。在形象的科學原理背后,阿基米德說出了一句偉大的人生格言——“只要給我一次機會,我就能創造奇跡”。
2004年,33歲的安慶宿松人蔡浩也在尋找自己的人生“支點”。此時他已經是昆山一家建筑裝潢公司的業務負責人,但焦慮感卻異常沉重。他感覺歲數越大,靠打工來生活的風險越大,更別說在這個城市生根發展了。于是,2004年,蔡浩毅然辭去高管職位選擇了創業。
從建材貿易做起,蔡浩經過幾年打拼,事業小有成就。此時,光伏行業的蓬勃興盛讓他看到了更大事業的“支點”。沿著鋼結構的老本行,蔡浩2009進入光伏支架行業,成立了江蘇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信博”)。
從那以后,蔡浩夢想中的事業空間真正宏大起來。他不僅“撬起”了一家世界級的領先企業——2017-2020年,中信博連續4年位列全球跟蹤系統出貨量前4名;2020年8月,中信博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科創板“光伏支架第一股”。
更“撬起”了碳中和的大未來——截至2022年底,中信博累計安裝量超50GW,在全球40余個國家和地區成功安裝了1500多個項目,以高效優質產品持續不斷的為減排降碳、保護地球貢獻著力量。
如今,創業近20載,功成且名就,但蔡浩奮斗進取的激情不減當年。沿著支架系統再進一步,中信博殺入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領域開啟了二次創業。如今,公司的簡介語已經變成了“一家世界領先的光伏跟蹤支架、固定支架及BIPV系統制造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
“長期看,我覺得做企業已經不是為自己了,而是自發的責任。中信博的使命,我們要把跟蹤支架做到全球領先,成為代表中國的民族品牌。”蔡浩先生說道。
日前,華夏能源網(公眾號hxny3060)專訪了中信博董事長蔡浩,以下為訪談實錄:
談創業:以夢想和使命驅動事業
華夏能源網:您是跨界進入光伏行業的,這是一個競爭得很辛苦的行業,創業這么多年您感受如何?驅動力在哪里?
蔡浩:長期看,我覺得做企業已經不是為自己了,而是自發的責任。中國如今組件領域的市場格局已經形成了,地面光伏的市場格局也形成了,但支架領域并沒有。中信博的使命,我們要把跟蹤支架做到全球領先,成為代表中國的民族品牌。為了責任,我始終堅守這一信念。
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始終要有人沖在前面。中信博在支架方面已經形成了先發優勢,至于能不能成功達成愿望我們不確定,這需要公司磨煉出優秀的運營管理能力和長期領先行業的本領。
能夠長期發展的企業,需要有文化引領,中信博就是以價值觀為驅動的。為了達成愿景,就不能僅僅是做生意,而是做事業。企業需要有追求,要創造價值,先要有夢想,愿景,使命,責任,然后才能做成事業。
華夏能源網:中信博進入的是支架這樣的小眾領域,靠什么一路走到全球領先位置?
蔡浩:中信博成立于2009年,公司總部位于江蘇昆山,目前員工總數超1300人,在上海設有營銷中心,在常州、蕪湖設有生產制造基地。2020年,中信博抓住行業大發展的機遇實現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是支架,尤其是跟蹤支架,未來愿景就是錨定支架領域的全球領先企業。
我認為最大的底氣,來自中信博企業本身。中信博是一家有內涵的企業,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綱領,我們把企業的整個經營目標、戰略、運營方略濃縮在一起,攜手全部員工一起創業,并不斷補充、矯正、執行,這才有了我們的經營成果。
其次,就是產品研發和創新方面。技術研發是中信博跟蹤支架的核心支撐,我們發布了多項全球首創的差異化產品,比如平行驅動等。跟蹤支架是有門檻和壁壘的,不是一個簡單的架子,需要在復雜的環境條件下安全、平穩運行25-30年,創新與服務貫穿于產品的全生命周期。
華夏能源網:您覺得做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最應該具備的要素是哪三個?
蔡浩:我覺得,做企業第一個要守法,不要投機取巧,要守規則,向光而行;第二個,不要想賺快錢,要掙行業里最難賺的錢,學會迎難而上;第三個,要賺有未來的錢,發展長期可堅守的產品,要擁有向上能夠捅破天的能力。除此之外,人才也很重要,企業家要有包容能力并且起到引領作用,懂得分享與激勵。
談轉型:用內部確定性應對外部不確定
華夏能源網:光伏行業這兩年波動很大,內卷嚴重,很多企業為求安全從頭做到尾的搞一體化。中信博有沒有危機感?
蔡浩:企業有熵增熵減,都是在螺旋式的往前走,沒有永恒的平穩,未來也是如此。我們最初創業時缺錢、缺人、缺靠山,起步時只有兩個人,做大一些后一直在轉型,從做鋼結構再做其他行業,一步一步走過來。機會與風險一直都在,我們需要用內部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要追求成功概率的最大化,長期堅守并付出加倍努力,依靠機會與市場紅利來實現增長。
光伏行業沒有只有你能做別人不能去做的,關鍵是你處在哪個位置。排在第一的吃肉,第二的喝湯,第三的啃骨頭,再靠后的只能看著別人吃熱乎的。我們要持續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形成領先優勢,當這個行業形成了穩固的競爭格局后,后來再進入就很難了,因為壁壘已經形成了。
華夏能源網:中信博會不會做產業鏈的延伸?未來有哪些戰略布局?
蔡浩:中信博是科創板上市公司,未來我們肯定要做更加寬廣的布局,追求更高更快發展來為全體股東創造更大回報。我們原來是支架企業,現在我們可能是一家新能源企業了,提供的是產品與解決方案。
江西高安81.4MWBIPV項目
支架依然是中信博的核心業務,我們的戰略業務還包括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還在培育儲能業務、氫能業務等等,但是首先必須把核心業務做到一定地位,走到全球前列,這是最主要的布局。
我不會做我不擅長的領域。我不會做組件或者是不會大量投入做組件,組件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市場格局非常清晰,我只會圍繞我擅長的方面去做。對于組件技術如異質結(HJT)我會做研究,但我不是為了做組件,而是為了解決零碳建筑的痛點,尋找更適合建筑屋頂的技術解決方案。
華夏能源網:隨著光伏產業走向成熟、產能更加飽和,業界很擔心的價格戰問題開始出現苗頭,您期待行業未來是什么樣的競爭生態?
蔡浩:行業里有一種認知,感覺支架好像永遠是光伏的邊緣玩家,覺得組件才是主流玩家,所以認為支架沒什么門檻,進入者眾多,競爭激烈。實際上從整個行業價值鏈來說,除了組件外支架排第二,接著是逆變器等。在整個產業鏈里,支架是重要一環,我們期待是健康理性的發展,成為光伏行業大發展的堅實支撐。
阿布扎比2.1GW項目
產業的良好生態,要靠國家政策的規范,要靠社會環境去影響。市場競爭不能總是搞最低價競爭,這是拿質量換成本,業主最后吃了虧再調整就要花更高的成本。從全球來看,國外的市場生態就不一樣,客戶不僅僅看產品價格,也要從產品及服務全生命周期的價值綜合比較,這樣的市場環境期待國內也早日建立起來。整個產業成熟不只是企業,包括客戶也要更加理性認知。
支架同質化競爭比較劇烈,在技術專利上問題很多。希望國家相關部門更加嚴格的保護知識產權,要尊重科學、尊重創新。
(轉載請標明出處,文章來源:華夏能源網,微信號:hxny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