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了,比亞迪到底有什么魅力,半年就賣出125.56萬輛?
2023-07-10 12:20:46 來源:車品
(相關資料圖)
沒有任何意外,在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的共同助推下,2023年的上半程,中國汽車市場再度蟬聯了全球第一大新能源產銷市場,這是中國汽車工業在新能源賽道上,對于過去連續8年強勢表現的延續。正如我們所說的,這樣的強勢表現是由眾多中國自主汽車制造商所支撐起來的,而其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則是全球首個由傳統車企轉型為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的成功典范——比亞迪。
2023年的前6個月,比亞迪共售出了125.56萬輛新能源車,貢獻了同期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量的近三分之一,繼去年首次登頂中國汽車市場、再度穩定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冠軍后,比亞迪有如此強勢的上半年,的確有望再度在中國與全球范圍內雙雙衛冕。這樣的強勢銷售自然是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產品與新能源核心技術成果的強勢,但在其背后,品牌戰略、發展路線以及一個個經營決策才是其處處保持強勢的根源。
在比亞迪的品牌戰略之中,最平凡的中國家庭永遠是消費市場中最為重要的一環,而這樣的發展理念也同樣應用到了品牌布局、產品研發與銷售之中。在全球汽車市場中,大部分海外車企都是依靠從上至下的產品與技術布局,立足于高端市場,通過旗艦產品向下沉市場產品來輸送技術,并針對產品定位與成本問題,而不斷完成技術的壓縮投放。可比亞迪并不是這樣做的,就像其將最平凡的中國家庭消費者作為基石一樣,其也相信在產品開發與核心技術研發方面,也需要先打牢地基,再來修筑高塔,而這其實也是眾多中國新能源品牌之所能完成對海外車企的超越的核心所在。
正是在這種自下而上的品牌戰略下,我們既見到了元、秦、宋、唐、漢這五大王朝系列汽車家族,也見到了海洋網升級后所帶來的海洋生物系列與軍艦系列,三大系列均實現了對于10-30萬級價格區間的跨越,滿足了中國不同家庭用車市場與核心消費群體的主要用車訴求。
在具體的產品分級中,元、秦、宋三大家族站穩了10-20萬級市場,而漢、唐則在20-30萬級市場通過頻繁地調整與改款升級持續占據著冠軍位。而后,我們見到了在e平臺3.0之上海鷗、海豚、海豹三大海洋生物系列產品,除了海豚繼續深耕10-15萬級主流家用車市場外,海鷗負責下探到10萬元以內,去滿足更多新世代城市人的通勤訴求;而海豹則往20萬以上發展,完成了比亞迪運動市場布局的同時,也圓了不少年輕消費群體的“電動轎跑夢”,而這些車型也成功幫比亞迪拿下了10-20萬級市場的話語權與定價權。
如果說比亞迪母品牌都是在為平凡人造車,那么,騰勢、方程豹、仰望三大品牌的輪番亮相,則是立足于高端新勢力所在的30萬級市場,朝著40萬元以上的超豪華領域發起了最后的沖鋒。
為了適配高端化的路線,除了e平臺3.0、CTB電池技術外,優化了車身控制的云輦技術、實現了四輪獨立感應的易四方平臺以及即將登場亮相的全新混動平臺DM-o,則完成了技術先行,為比亞迪在30萬以上高端市場的布局掃清了技術障礙,從產品布局到技術布局是環環緊扣、步步為營。
125.56萬輛的半年成績,不光是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量的三分之一,它也意味著比亞迪有望繼續刷新去年所創造的品牌歷史年度銷售紀錄(186萬輛)。但無論新紀錄會以怎樣的方式誕生、以怎樣的數字結尾,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所取得的成功都是足以載入中國,乃至全球汽車產業歷史的經典案例,它不光用銷售數據證明了自己,也通過新能源商用車奪冠、新能源乘用車出海以及在泰國(已建成)、巴西建廠這些重要舉措表明了自己在新能源產業布局中的一步先、步步先,加之其在國內市場所堅持的自下而上的品牌發展戰略,內外兩套打法卻是每一套都能拳拳到肉,看來比亞迪的成就與成功就是一個先天優勢+后天努力的必然結果。